还没到三伏天,这几天岭南大地就迎来了桑拿天,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刺眼的阳光、炎热的气候,池塘的水温也随之高起来!而且这种气候还将持续不短的日子。见图:
如此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以上刺眼的阳光、炎热的气候、高水温,会对水产养殖形成一些影响养殖成功率的坎,主要是:
第一个坎:容易出现水面漂浮死藻,导致可能会出现对虾白便、空肠空胃和肝萎缩等等消化系统症状。
一、为什么这种气候会出现死藻
1、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藻繁殖速度快、更新快
离开了阳光藻不生长,光照强弱和时间还决定着藻类光合作用效率,对藻类的生长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0lx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藻的比增长率加大。所以:在盛夏这种高水温、高日照条件下,氮磷钾不会缺乏的养殖水体中,藻繁殖速度自然快、更新快。
2、养殖水体的表层水温偏高
这几天养殖水体表面的水温基本上都超过35℃,水温和藻细胞的生长繁殖和呼吸速率有密切关系,如果温度高于或低于一种藻的适温范围,这种藻细胞会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死亡甚至大量的死亡。所以在目前这种水温条件下,很难避免不出现死藻,尤其是硅藻、小球藻。
不同的藻类,对其合适生长繁殖的水温要求见下图:
二、如何降低这种气候出现死藻对养殖的影响
1、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尽可能的减少太阳的对养殖水体的影响,见图3:
2、养殖过程中及时排出死藻
及时把漂浮在水面的死藻清理之,避免其沉到底部、在底部分解,导致出现底部发臭、发滑(尤其是没有底泥的铺膜池),尽可能的避免虾摄食死藻或吃沉到底部的死藻、死藻在底部分解形成腐败物。
及时清理漂浮的死藻方式方法很多,人工捞就是一个方法,也可以通过设备清理这些漂浮的死藻见下图4:
3、合理使用增氧机
结合自己池塘的条件,合理使用增氧机。在保证水体溶解氧的前提下,在水温相对低的早晚多开动增氧机,让藻翻动起来,但尽可能在下午最热的气温中减少开动增氧机,减少水体的上下交流,尽可能让底部水温不要太热。
4、出现白便或者预防白便、治疗预防对虾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及时拌喂智多酚。
5、当水温太高,高于35℃以上时,这时候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藻了,这种状况往往会伴有虾偷死。对于这种偷死就不要考虑太多神丹妙药,就考虑一下怎么为水体降温了。甚至在水温太高、偷死严重时,迫不得已也要通过直接套换水温偏低的海水,只要能够降低养殖水体的水温就行。这种由于水温太高的现象铺膜池比较多见。
6、这种气候条件尽可能慎用带絮凝剂的调水、改底产品,这种措施的结果可能是水看上去漂亮了但是池塘底部的负担却更大了,见图6:
第二个坎:水太浓、底太肥引起虾不吃料
这种气候中养殖水体容易太浓、微生物太活跃、耗氧量大是常见的事情。水太浓、微生物太活跃、耗氧量大之害已为人熟知,但是降低水太浓、底太肥的方式方法还是需要慎重考虑,重点是:不要随意就采取杀藻剂或者强氧化剂杀藻。这几天由于采取这些杀藻、絮凝剂处理水太浓问题,珠三角已经出现了不少遗憾的事,所以建议慎重一点:
1、水太浓处理参考
每亩X1米泼洒稳水精灵克,次日泼洒丰收宝1公斤。这种操作不仅仅会降低有机质参加氮循环的几率同时会把水体中的腐败水质悬浮出水面及时捞出,养殖户冒着高温泼洒稳水精灵控制水太浓的操作见视频1:
2、底太肥的处理
池塘底部和养殖水体是一个时时刻刻进行着物质交流的整体,底部太肥必然影响到水体微藻的生长繁殖速度。当盛夏水太浓时,改底的目的是:避免底泥太多营养物质进入到水体,所以这种条件下是否可以使用有分解底泥有机质能力的底改(比如芽孢等)就要慎重了,以避免雪上加霜!
底太肥的处理见图7:
以上对水太浓、底太肥应对措施的目的是:期待达到以下视频中的效果,对水太浓、底太肥使用底康、稳水精灵和丰收宝的池塘次日的效果见视频2:
从视频中饲料台的泄水速度、水体的透明度可以判断出:这个池塘底部、水体的状况应该过得去。
第三个坎:养殖水体pH飙升
各种藻类生长都有其各自适合的pH值范围,因而养殖水体的pH会影响藻类的生长繁殖速度,进而影响到养殖水体中藻种类的演替。蓝藻中对pH适应范围最广,所以当水体pH飙升时,硅藻、绿藻是很难与其竞争,导致水体容易蓝藻泛滥,同时pH太高可能会引起对虾鳃部受损、脱壳不遂导致偷死。
水体pH值与藻类生长关系密切,藻类是光合作用通过影响养殖水体中的CO2浓度而影响水体pH值。藻类大量吸收CO2引起水体pH上升,同时部分藻类对水体中有机酸的吸收和重碳酸盐的利用,也会引起pH的升高。而藻类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溶于水中促进H+的生成,会引起pH下降。但是如果人为通过泼洒酸来改变pH,会使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稳定养殖水体Ph、降低水体pH飙升几率的措施:
一、通过底改、调水措施减少有机质参加氮循环,控制微藻的营养来源从而达到控制水体CO2消耗的目的,即可减少pH飙升肥几率。见图8:
二、通过用酵母菌和米糠发酵,为水体提供小分子有机酸,进入pH缓冲系统。
三、慎通过大量泼洒糖浆调节pH,避免弧菌快速超标
弧菌和许多微生物比较,其利用多种碳源的能力相对强很多,一旦养殖水体滥用糖蜜等碳源,弧菌将会优先利用这些糖蜜等等有机碳增殖、增加,同时抑制了其他细菌的生长,使水体的生态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会受到抑制、水质可能会恶化。如果这时再加上对虾活力下降,将可能导致对虾弧菌疾病发生几率飙升。
第四个坎:水温高、水太浓,池塘早上溶解氧偏低、中午水温偏高,影响对虾摄食。
一、出现水太浓,对虾早上吃料明显慢于中午的状况,建议在投喂第一餐时测一下池塘的溶解氧,如果溶解氧偏低则建议把早上6点的投料时间适当延后一下同时改良底部减少耗氧量。
二、出现中午水温偏高,影响对虾摄食这种情况就适当调整一下时间,投料时间不要墨守成规。投喂时间一般选择在水温、溶解氧相对合适的时间段为佳。
第五个坎:青苔的蔓延
青苔对养殖对虾而言是一个明显影响成功率的大问题之一。养殖过程中,青苔的预防要从池塘边缘做起,及时控制池塘边缘的青苔发展,避免其蔓延到池塘底部。
控制青苔的手段尽可能不要靠“杀”来实现,这几年由于杀青苔、杀蓝藻带来的遗憾例子已经是很多很多,不要重蹈覆辙。这个遗憾不一定是杀青苔药直接带来的问题,可能和青苔大量的死亡会引起对虾出现严重意外有密切相关。
处理青苔参考:
一、青苔的预防
保持池水有一定的遮光性,可以通过培藻遮光或者用腐植酸钠染色遮光,保证阳光不能晒到池底。
慎:清水养殖让阳光照到底部,一旦底部出青苔一般会带来损失。
二、青苔的处理手段要能够避免青苔大量集中性死亡、腐烂和虾吃死亡的青苔及青苔腐败物
处理青苔的参考方法
1、排一点水露出池塘边缘的青苔。
2、用稀释20倍左右的塘生态喷在青苔上,把青苔固定在原位不要洗去。见图11:
注意:把池塘边缘被塘生态固定的青苔保留着,这些被固定的青苔在被水冲走前,该位置不会再长青苔。
3、对底部的青苔可以在遮光的前提下,每亩撒底康1.5公斤,连续3天,青苔密集出重点撒,会看到青苔慢慢变*。
两个忌讳:
1、有青苔后为了培藻遮光而反复施肥,微藻竞争不过青苔的,尤其是有机肥,微藻是无法和青苔竞争,反复撒有机肥可能会让青苔更加旺盛。
2、发现池塘边缘有青苔,要尽快处理切勿听之任之,如果让青苔长到底部可能付出的代价就多了。
来源:施工评说
作者:施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