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计划”当代艺术策展人琴嘎以“游牧的边界”为主题,邀请了蒙古国当代艺术家策仁皮勒·阿荣特古斯和陶格弥德希热沃·恩和宝力道展示艺术作品。以两位艺术家的影像艺术、行为现场表演,搭建从草原游牧到城市游牧的路径,反思我们面对全球化的狂潮、如何保持游牧民主体的同时,呈开放、包容的行动立场,探讨游牧精神在当代艺术中的多种可能性、超越国家、民族、地域的限制,抵达思想自由之地。
室内多媒体视频展厅
艺术家阿荣特古斯在蒙古包内展出了《行为》、《“自我”治疗》、《无法命名的空间#6》、《无法命名的制造#7》、《影子中的路灯》五部视频艺术作品。五件视频艺术作品,呈环形排列,声音大小调控此起彼伏,形成和空间关系对应的影像场域。
《行为》,,影像,色彩,声音,3分25秒
Act()digitalvideo,color,sound,325
在展厅中间的作品《行为》中,艺术家将苔藓塞到嘴里,咀嚼苔藓,再将其吐出来。艺术家表示:“当今社会的人不断去尝试某一种东西,就像咀嚼苔藓,但苔藓太苦了,我又需要把它吐出来,所以这种‘咀嚼’不是生理饥渴反应,是精神饥渴。”以苔藓为素材,不是艺术家有意识的计划,而是无意间在失火的森林里发现的生命力。这无意间发现的生物,是一种能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是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中,如在砂、荒漠、冻原和裸露岩石上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之一。但人类往往却忽略了这种植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自我”治疗》,,影像,色彩,声音,2分20秒
Healing“self”()
digitalvideo,color,sound,220
在《行为》左侧展出的作品《“自我”治疗》中是胸部X光透视—一个城市人的肺部。人类熟知肺部的功能是通过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呼吸与生命活动,却很难熟知人呼气的是清新空气,还是被污染的空气。
两部作品曾在年Documenta-14德国卡塞尔与希腊雅典展区。
展厅内的另外三部作品,《无法命名的空间#6》、《无法命名的制造#7》、《影子中的路灯》是艺术家阿荣特古斯的“无法命名的城市化”作品系列。
《无法命名的空间#6》,,影像,色彩,静音,4分23秒
Unnamablespace#6()
digitalvideo,color,soundless,423
作品《无法命名的空间#6》中,几个空间唯美的创造了似画似梦的场景:飞虫的集体行动,野草与风的起舞,水流之间的浪花以及记忆里那座又远又静的山。在快节奏的城市化生活中,人类是否可以停下来静静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找回自我平衡,并将平衡归还给大自然?
《无法命名的制造#7》,,影像,色彩,声音,2分48秒
Unnamablemanufacture#7()
digitalvideo,color,sound,248
《无法命名的制造#7》以一把锯子为轮廓,轮廓里的画面不断变化,从河水到几何图,再到新闻报纸。作品曾在年韩国第七届金刚自然艺术双年展展出。艺术家在官方展册中写到:“虽然没有能力去爱和珍惜眼前正确的东西,却被发展、进步、创新和民主的大欲望所折服。”艺术家还感慨当今人类在实现梦想过程中作出了对地球有害的行为,并逐渐失去原有的本质和价值观。
《影子中的路灯》,,影像,色彩,声音,2分09秒
Trafficlightinshadow()
digitalvideo,color,sound,209
作品《影子中的路灯》曾在年英国DifferenceScreen国际艺术家电影和视频展上展出。作品中一个似山羊的动物,在背景音乐为嘈杂路口的喇叭声中游牧着。艺术家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乌兰巴托市发生了很多变化与发展,同时大量牧民迁入城市,处于游牧生活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因工作室处在市中心,他经常目睹着这座城市的交通繁忙与拥挤,而这也编作了他喜欢与不喜欢的街道“音乐”。
艺术家阿荣特古斯在参加“游牧计划”中表示,希望观众能对他的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艺术家通过作品提出问题,而问题没有正确答案。
艺术家阿荣特古斯于年在香港HangartTZ艺术馆参加“从草原到都市多元”主题展览时,被著名策展人张颂仁先生誉为蒙古国最突出的艺术家之一。张先生表示:“在亲身经历了蒙古国90年代的政治与社会变迁后,蒙古艺术家掀起了新的艺术实验浪潮,体现了西方媒体的影响与欧亚之间的交流。在现代世界中对身份和归处的追寻,突出了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现象了超越个人层面的斗争。尽管这些艺术家代表着蒙古艺术界的挑战,但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与亚洲当代艺术家之间的跨界艺术辩论有关。”
室外展出
艺术家恩和宝力道在户外展出了装置作品《守护者》,并在现场进行了行为装置《重拾蓝色》。其装置材料都源自传统游牧文化元素,如牛奶、马粪、羊皮毛、木材等。
《守护者》装置()
材料:羊角、羊皮、骆驼蹄子、哈那木条、竹竿、蒙古袍、铁丝
Khaalagch(TheGuard)/Installation()
Materials:horns,sheepskin,camelhooves,latticewall(khana),bamboo,deel(Mongoliancloth),ironwire
类似于小型蒙古包哈那结构上,树立着一位穿着蒙古袍、带着羊皮帽的“牧人”。“牧人”两旁是两跟竹竿与哈那拼接,并在两头绑着骆驼蹄子,一头的两个骆驼蹄子扎根在地面,另一头仰面朝天。
《重拾蓝色》行为装置()
材料:水、牛奶、羊肚、马粪、水桶、铃铛、塑料袋子,木材
Khukhserekhui(RevivingtheBlue)/Performanceandinstallation()
Materials:water,milk,lambtripe,horsedung,bucket,bell,plasticbag,wood
在作品《重拾蓝色》中,恩和宝力道按照神话故事,进行了一个自我净化的行为过程。他的理念来自于传统游牧生活。主装置像蒙古包“哈那”的球形结构,又像是孵化重生的“宇宙”。艺术家就地取材,在充满空气的塑料袋子上裹了一层马粪,以此填补充气风干羊肚的不充分,作品又似体现出了另一番寓意。
恩和宝力道的行为中,首先用到的材料为马粪。马粪的主要成分为野草种子,在部分游牧地区被用作有机熏香,来净化与除味。
艺术家点燃马粪,开始了行为。伴随着平板支撑的姿势以及马粪烟带来的窒息感,艺术家由外而内的净化自己。
随后,他倒立于装有牛奶的桶中。接着,走进装有风干充气羊肚的木制球型结构中,并穿梭于其中。
风干充气羊肚的摩擦,44公斤的球体重量,让艺术家的体力不断被消耗。
艺术家从装置内将头伸进水桶里面,经历“重生”前的最后一步。随后他走出装置,用羊皮擦拭脸部,同时马粪也燃烧完毕。历时45分钟,恩和宝力道完成了他的行为,获得了全场掌声。
美国艺术史学家罗斯利·戈尔德贝格(RoseleeGoldberg)曾说“行为艺术是一种直接对大众进行呼吁的方式,通过使观众震惊,从而重新审视他们原有的艺术观及其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就像艺术家恩和宝力道的现场行为,让众多观众反思他们对传统艺术的观念以及对现代游牧文化转型的认识。作品《重拾蓝色》从另一层面上也在思考城市化中,哪些是可以不断觉悟到的传统,哪些传统又可以重新定位自己。
两位艺术家所表达的游牧是全人类的概念,而不仅仅是蒙古族文化所限定的游牧概念。在全球化过程中,人口移民,小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环境污染等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而每一个人都是不同意义上的“游牧人”。
对谈环节
琴嘎、阿荣特古斯、恩和宝力道、新塔娜
Chyanga(QinGa),Ariuntugs,Enkhbold,Shinetana
策展人琴嘎:
首先,我们请恩和宝力道谈谈他的作品。他携带着自制蒙古包走遍世界,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在“游牧计划”做了“重拾蓝色”的现场行为表演。年,这个作品在乌兰巴托做过一次。这次他提前三天到北京,对作品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变化。我觉得他是一位极具爆发力的艺术家,请他来谈一谈。
艺术家:恩和宝力道
Artist:Enkhbold
艺术家恩和宝力道:
这次我带来了两个装置作品,一个是从蒙古国运过来的木制球形结构,也是行为的道具,另一个是组装蒙古大营(活动现场)不用的哈那木条,以及借来的蒙古袍等材料。综合作品整体的主题,我运用的都是游牧文化的材料。我内心的问题是“谁是蒙古?”,从历史角度,答案可以有很多。而“今天的蒙古是谁?”可能是今天面对的问题,一方是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另一方是居住在城市的市民。所以,我的作品会思考对于蒙古未来的走向,自然界的平衡,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装置《守护者》,是出于对自然信仰的思考,自然或作为一个守护者,或是某一种力量。而装置行为《重拾蓝色》,尽管整体是出于积极的思考,但个人在生活中不一定总是幸福美满,而是一个在不同条件与时代背景下自我解放的过程,是人在生活困境中不断自我觉悟、看到本质问题的过程。刚刚做完行为后,现在的我感觉似乎已被净化、解放和重生。感谢大家对现场的观看。
策展人琴嘎:
我们请阿荣特古斯,来谈一谈他的作品由什么方式看待“游牧边界”的问题。
艺术家:阿荣特古斯
Artist:Ariuntugs
艺术家阿荣特古斯:
我的五部视频作品其实是围绕一个主题的五种表达方式。当今年轻人总是会有“从哪里来,在哪里生活,为什么而生活”等问题。我生长在城市,所以我的作品没有直接表现出游牧元素,而更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