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云南本地野生菌食用指南
TUhjnbcbe - 2024/6/28 20:45:00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在今年南方各省水患频发的大背景下,云南却处于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的情况之中,野生菌产量明显下滑,但这并没有阻止云南人对野生菌的狂热。特别在各路媒体大v疯狂玩梗下,“见小人”逐渐为大家熟知,刷个纪录片,一看到野生菌弹幕就疯狂刷过“吃了会见小人吗”等等。作为一个吃过不少菌的云南土著民,写一篇小科普,此文带半娱乐性质,如有不一样的见解与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开始之前提一点,由于云南民族多,地域环境不一,各地对于菌类的命名方式和烹饪方法不一,没有绝对的做法,这里只介绍大众化的认知,如有作者不了解的特殊做法请不要吝啬笔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

松茸

近年来名气越来越高,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外和国外,本地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实际上不如其他的兄弟姐妹,由于其经济价值逐渐被捧上神坛,价格徘徊在T1-T0级别,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有讲“以前藏族人都不爱吃松茸,嫌它的味怪”。这股味比较接近于松树与苔藓的混合气息,的确有人不喜欢。由于菌身坚硬含水量少耐折腾,真空包装后能保鲜很久,松茸也成了少数能走出云南大山漂洋过海的菌子,在外边混得风生水起,在老家却不如那般风光,颇有返乡大学生的感觉。

最容易被接受的吃法也是百姓吃法就是炖汤,和肉类一起炖甚美,是杏鲍菇的上位替代品,“上流”吃法就是炙烤,配上精致的小锅小碗小清酒,卖你一份不算贵吧(`)

松茸的生长环境要求海拔气候条件都较为苛刻,在云南本地分布也有限,主要集中在滇西北高海拔地区,东南地区较少。

干巴菌

干巴、云南语意为牛肉干,也可泛指动物类的纯瘦肉部位,也可形容那种肌肉纤维般一丝丝的形态。干巴菌,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是口感像干巴的菌子,另有说法是香味浓郁像牛干巴。该菌子产量少,价格非常昂贵,达到了野生菌市场的T0级别,有人专门包下整座山,就为了第一时间发现干巴菌的小苗第一时间保护起来,到长大后再采摘。与松茸相对的,干巴菌基本消化在了云南本地市场,是当地人追捧的珍馐。

这种菌喜欢在石山分布,靠近松树的背阴环境更有几率找到,菌体干燥坚韧,褶皱的皮层非常容易藏泥,与扫把菌同为最难清洗的两种菌子。它是为数不多能具备“韧”口感的菌菇,甚至能嚼出咯吱声,撕小叶与云南本地皱皮辣椒同炒,是很多野生菌餐厅的贵菜,用来招待贵宾最合适不过。

鸡枞

云南野生菌的王者、野生菌界中的ssr、永远的版本之子,屹立不倒的云南人味觉图腾——鸡枞,名字来源与其菌肉撕开如鸡胸肉般有肌肉纤维的既视感。

现代研究已经揭示鸡枞是与白蚁共生的菌类,这一特质决定了这种菌不能被人工栽培,上山如果采到了鸡枞,在云南甚至可以被视为幸运的象征。在市场中它是永远的头牌,一朵巨大的鸡枞一定是当天市场里最亮眼的存在,即使不买,过去问个价,惊叹一下,都可以称作仪式一般的存在,它的主人会插着腰杆挺着背,骄傲的等待愿意出最高价的买家带走他,当你手持这样一朵鸡枞走回家,九成的大妈大爷都会向你询价,并露出惊叹的表情。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体现鸡枞作为菌类市场王者存在的霸气,它就是“山珍”这个词最好的体现,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没有不爱它的。汪曾祺先生曾将其誉为“植物鸡”,是“难以形容的味”。

一朵鸡枞,一锅热水和一小坨猪油少许盐,这样极简的做法,都是摄人心魄的美味,连我小侄儿这种被辣条等重口味食物腌坏舌头的小朋友喝个三大碗都意犹未尽。倘若用它来炖鸡,那就是做神仙都不换的极品美味,怎么形容呢,从头到脚的治愈,鲜甜的想把舌头都吞下去。真是应了那句话“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法”。

鸡枞还有另外一个好吃法,就是做成鸡枞油,撕成小块的鸡枞用油熬到变干变黑,用罐头瓶装起来可以吃很久。笔者还记得第一次与鸡枞油的相见,是童稚时在外婆家吃的一碗寻常挂面,那天的面条格外的好吃,但说不出是怎样的好吃,直到吃到碗底,发现卧着几根黑黑的不起眼的小东西,用筷子挑起来端详了一下放进了嘴中。

我们家那边有个形容香的土话,叫“香通后脑勺”,这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那醇香犹如冲击波穿透舌根直达后脑,像重锤一样在我味蕾上烙下了印,我把剩下的小黑黑们塞进嘴里,贪婪吸吮它们的香味,直到没了味道才恋恋不舍地咽下去。

云南野生菌种类繁多,滋味各异,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做法吃法,希望野生菌子给大家的印象不再是迷幻药物和麻药,它的美味应该被大家所认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本地野生菌食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