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九寨沟疗伤3年景区内400余套监测设
TUhjnbcbe - 2024/4/26 19:19:00

封面新闻记者田之路

“8·8”九寨沟地震已经过去将近三年,近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地矿局获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的33个大项中,已有28个大项完工。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在汛期发挥了良好作用。截至目前,九寨沟景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灾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世界遗产九寨沟开展防治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在过去三年里,地质工作者坚持为九寨沟“疗伤”,努力把风险隐患降到最低。三年来,地质人员是如何进行地灾防治工作的呢?

体检

全面排查“病灶”,让隐患点无处遁形

尽管那次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但九寨沟树正寨村党支部书记克格珠仍记忆犹新:“只要下雨,我就不敢睡,生怕有石头落下。”

其实震后,不少当地居民都有着这样的担忧。

时任四川省地矿局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工环勘查设计院副院长的王海波,是首批赶赴灾区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领队之一。

在九寨沟,王海波所在的华地公司承担了排查中的“硬骨头”——漳扎镇全镇和九寨沟景区内的荷叶寨、树正寨等区域。

在漳扎镇沙坝村右侧山体崩塌点,他们通过无人机发现几处隐患后,便进行“贴地式”排查。

与此同时,一场“天地对话”也在紧张进行——地质遥感中心技术人员将卫星拍摄的照片一一解译,利用卫星遥感新技术开展隐患识别。

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先用技术对地表进行“全面体检”,然后利用激光雷达、无人机遥感技术,对高位高隐蔽性部位进行解析,相当于对疑似病灶进行“核磁共振或CT检查”。

有了“体检报告”和“CT结果”,王海波等排查人员就能更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临床诊断”,最终达到“区域-重点-靶心”的逐项深度调查。

疗伤

按照四川省政府此前印发的《“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围绕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把漳扎镇建成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

四川省地矿局承担了九寨沟地质灾害治理的全部任务,景区内的89处应急治理工程,被分成四个标段,分别由该局下属的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地质勘察院地质工程公司承担。

灾害点以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威胁景区公路、栈道和村寨聚集区。

省地勘院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陈新坦言,与别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不同,这是一个位于世界级5A级景区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其治理的质量和效果意义深远重大。

“当时收到了一张告知书,上面密密麻麻列着施工注意事项,提醒施工中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如果说以前的地质灾害施工是在废墟中重建,那么这次的施工就是在珍宝上雕刻。

陈新说,“我们在治理过程中,尽可能地要保留一些原有的植被或者景观。比如土方开挖的时候,我们把原有的地表的一些植被、苔藓或者草皮放在一个地方,不破坏;等到回填以后,再把它们恢复。”

九寨沟黑角桥,紧邻黑角桥左岸的崩塌治理工程,高度近百米,地势险峻。陈新告诉记者,这个工程设计施工面积达2万平方米,按照原设计需要砍光坡面的树木,将整个坡面用主动防护网覆盖,即用以钢丝绳网为主的柔性网包裹在岩石上,限制危岩崩塌,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但是地质人员在勘察过程中考虑到该点位于双龙海一侧,如果全部砍光,整个岩面光秃秃的,会大大影响景观,所以在前期施工方案编制中就明确了调整主动网的布设、确保主动网施工避开树木的措施和手段。

上四寨神山不稳定斜坡是漳扎镇最大地质灾害点,震后,这里一片疮痍,不稳定的落石,时刻威胁着村寨居民的安全。

而现在,一道道已经完工的被动防护网、桩板拦石墙、格构护坡,正“护卫”着上四寨村居民的安全。

7月9日,阿坝州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对治理工程一、二期进行了最终验收工作。

专家组认为,地灾治理工程质量良好,治理外观彩绘与九寨沟当地民俗协调,既达到了防灾治灾的效果,又美化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环境。

目前,三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成效也初步显现:多次抵御住汛期降雨的影响和泥石流的考验,拦蓄了大量的崩塌和泥石流冲出物,确保了沟内村寨和道路的安全。

监测

经过“治疗”,“人间仙境”正归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通过多源遥感监测和实地科考发现,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植被生态景观已逐渐恢复至震前水平。

“景观恢复了,地灾治理工程也有序完工,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再有灾害发生。”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九寨沟的防灾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去年7月,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正式开始建设。

针对景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平台分别布设地表位移、裂缝变形、泥位、雨量等多种报、预警和应急服务一体化。

一张“人防+技防”的防灾体系已编织成网,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传递预警信息,让受威胁人群快速转移撤离。

“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平台就会自动发出信息。”

今年5月的一个夜间,九寨沟一处威胁公路的地灾隐患点发生小型泥石流灾害,平台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防灾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灾害规模很小,砂石都没有冲到公路上就停住了。”平台建设方、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王蕾说,24小时紧盯着隐患点,不放过一场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的优势凸显,从而保证游客在景区能放心游玩。

目前,九寨沟景区内已安装余套监测设备,全覆盖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前防灾都靠人,现在又多了一重技术保障,我们对防灾充满信心。”克格珠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寨沟疗伤3年景区内400余套监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