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历史不忍细看在被粉饰的历史长河中荡漾
TUhjnbcbe - 2024/4/5 19:03:00

作者/楼下新垣

《历史不忍细看》所辑录的近百篇文章中,有些是历史事件知情者、亲历者的回忆!书写历史成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因秉笔直书而遭遇血光之灾甚至祸及九族者不知凡几;就是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历史仍然充满了数不清的谜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史料的发现,有些谜团才陆续地得以解开。

历史的真实细微之处往往令人震惊。然而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历史往往是不可靠的,同时代人所写的历史尤其不可靠。胡适先生也曾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历史就是一位任人梳妆打扮的小姑娘。不要说在专制的封建社会里,文网恢恢,动辄得咎。

因此可以说,史家的任务就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构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接受的。这就要求,史家须摒弃功利,独立思考,严肃认真,不断地对历史进行追问。把那些或者是因为利诱和威胁,或者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者是因为偏见,或者是因为个人的感情和爱憎,或者是我们所无法知道的原因,而背离了真实的历史,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去伪存真,恢复其本来面目,从而使历史成为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导师和前人的使者。

民国的大师们,是如何谈情说爱的——民国大师的爱情

历史的真相之一;司马迁之惑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公元前)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便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关心老人,抚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达那里,西伯已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西伯的神主,追谥为文王,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谏阻道:“父亲死了却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吗?”周王左右的人准备杀掉他们,太公说:“他们是义人啊!”扶着他们离开了。

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事,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啊,别啦,永别啦!命运衰薄令人哀伤!”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中。司马迁对于这两个积德行善的好人落得如此下场很是困惑,不是说好人都有好报吗?为什么伯夷、叔齐两位圣贤会下场悲惨呢?其实这种事情放在现在很简单,这就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同,对于伯夷和叔齐两人饿死的下场,也许是人家最好的选择,他们自己未必觉得饿死比苟且的活着更悲惨。有句话叫“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历史的真相之二;女子穿开裆裤的汉朝后宫

让宫女穿开裆裤,这种奇葩的举措也只有汉灵帝刘宏这样昏庸的“色鬼皇帝”才做得出来。

刘宏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中平六年(年),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中平三年(公元年),刘宏在西园修建了一千间房屋,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到处环流,渠水中种植着南方进献的荷花,花大如盖,高一丈有余,荷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丛生,名叫“夜舒荷”。

又因为这种莲荷在月亮出来后叶子才舒展开,月神名望舒,就又叫它“望舒荷”,在这个恍如仙境的花园里,刘宏命令宫女们都脱光了衣服,赤身裸体地嬉戏追逐,有时他自己高兴起来,也脱了衣服和她们打成一片,所以,他就给这处花园赐名为“裸游馆”。

灵帝本身十分贪淫好色,他在位时的一段时期内,有一个奇葩的规定;在后宫里的所有宫女必须穿着开裆裤上班,这样汉灵帝也好方便随时随地看中了哪个女子长得美艳,就拉到床上交欢,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而且开裆裤里面什么也不穿,为的就是让皇帝临幸起来方便,连衣服都不用脱。

现在我终于知道汉灵帝为什么三十多岁就驾崩了,我只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他死得惨不惨。

历史的真相之三;张居正: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作为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

一提张居正,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改革,政治上,实行考成法,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中心是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他认为当时朝野泄沓成风,政以贿成,民不聊生,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他以“课吏职”即加强官吏考核为手段,“斥诸不职”,“省冗官”,淘汰并惩治了一批官员。

在执行上,他“信赏罚”,“持法严”,使赏罚有准,不姑息,在他执政期间,“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饰非”,朝廷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力大大提高。如: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应当逮捕,但朝廷舆论认为此事很难办,张居正就改立沐朝弼的儿子袭爵,派飞马前去捆绑沐朝弼,沐朝弼没有反抗,被押解到京师,张居正免他一死,将他幽禁在南京。

再如,张居正因御史在外常常欺凌巡抚,决定压一压他们的气焰,只有他们有一件事稍不妥,马上加以责骂,又饬令他们的上司加以考查,又如,当时天下不太平已经很久了,盗贼群起,甚至抢劫官府库房,地方政府常常隐瞒这类事情不上报,张居正下令如有隐匿不报者,即使循良的官吏也必撤职,地方官再不敢掩饰真情,抓到强盗,当即斩首处决,并追捕他们的家属,盗贼因此衰败。

面纱背后的大唐——难言的盛世之痛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张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清朝全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满清王朝

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弼成万历初年之治,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体现在对近代前夜国家统一与社会转型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万历皇帝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办法改变明朝财税制度深层次的弊病。一方面,开国之初广泛的小自耕农经济在中叶以后便被不可遏制的地权集中浪潮所吞噬,土地集中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产生大量佃农,地主凭借土地垄断对佃农进行过度盘剥。另一方面,明初按地权分散状态设计的赋役制度日益失效,官府不断膨胀的财政需求和无法遏制的非法征敛成为民间社会的不堪承受的重负,晚明的财税改革已经无力医治这一深入制度骨髓的恶疾,国家机器的败坏已无法挽回。

老照片——在画面中感受历史的瞬间

结语: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历史是人书写的,既然是人书写的,就会夹杂着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乐,所以说,所看到的历史文字,是夹杂着人的情感的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作者/楼下新垣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不忍细看在被粉饰的历史长河中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