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马营户外爬山,纱帽山处探石碑,碑望马营城
TUhjnbcbe - 2023/7/9 20:44:00
北京儿童医院痤疮 http://m.39.net/disease/a_9084536.html

大多数马营人都有纱帽山情结,纱帽山因形似乌纱帽而得名。民间传说虔诚拜此山可官路通畅,荣登高位。另山下有神泉,池方一亩,其水迸出,转流浅河,是马营河的源头,泉水也可御疾治病。纱帽山下的马营河是马营的母亲河,哺育着马营儿女。

此次去纱帽山是奔着石碑而去,看看石碑有没有记载着马营的过往。

从红墩梁烽火台一路前行,在对红墩梁烽火台恋恋不舍之下,也不记得走过了几个山头。印象最深的是到达纱帽山最后的一个山头,半坡绒草密布,前方形同一样,看不出半点异样,仅一时不能辨清方向,不知驶向何方才能到达目的地纱帽山。人生道路有时候也是如此,有时焦虑,未来的路不知如何行走,又不可向原路退后,焦虑时食之无味难入口,辗转反侧难入眠,这时能做的只能是无数次问自己的内心,静下心来寻找出路。

路总是有的,只要善于发现,前路便可行,正如绒草丛中那条狭小的动物开道的小路,指引着山顶。困难总是有的,人生来就是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向着成功奋斗前行!

穿越绒草林之后,很快就到达了纱帽山。看到山顶有“人”字型小沟,因为早知原由,所以并不觉得奇怪。这里曾经就是立有“纱帽山”石碑的地方,上刻“纱帽山”三个红色大字。可惜的是碑座和石碑皆被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山下泉水不溢出,人们说是石碑把泉眼给压住了,于是将石碑搬到,砸成两截,推向半坡和山洼。奇怪的是泉水居然复出,直到年才干涸。

立在山顶的小石柱,年代有点久,上面画的已辨认不清,可能是当年立在这里的镇山符。

像字吧,又不好辨认。

石柱水泥渐渐掉落,钢筋已显露出来

卧于山顶南侧半坡的石碑,碑面直望马营城,看着同朝代的古物如同自己一样逐渐衰落。

石碑上只剩“帽山”二字,呈红色。“帽”字一部分与“纱”字已遗失不见。可能被推落于山底或半坡,亦或是埋于尘土,这种骨肉分离的感觉,只有在半坡沉睡百年的石碑懂。

石碑长约1.5米,宽约0.6米,厚约0.23米.

石碑“帽”字

石碑“山”字

“帽山”二字字形优美,雄鸿有力,特别是“山”字其形独特,中间一竖直至苍穹。

曾经石碑被挖的山顶沟壑尚在,野草在这沟壑之中,一代一代又一代春风吹生繁育百年,记录着石碑的遭遇。

纱帽山北望满家沟、卞家堡……曾经的烽火路直通长城关隘马莲口

纱帽山北望的两路:东为独石沟,今柳家窑,通向独石口城;西侧道路通向卞家堡、君子堡、马莲口。马营正是两路交界处,北控指挥所。

纱帽山视角的红墩梁烽火台

群山最尊

纱帽山视角下的马营城

纱帽山视角下的马营城街道明显

东为青砂街,中为荣华街,西为富贵街,北为万寿街、钟楼巷等

回看石碑

这么大的石碑,古人石匠可是下了不少功夫,费了不少心血,才使纱帽山更具灵性。

石碑已染有岁月的苔藓,多了些色彩。

纱帽山似有古人修的路,石块之上风景独秀

纱帽山下的沿山公路

此块石头像极了手指,指向前方,难道有所寓意?

每块石头都有苔藓,这是岁月的记录,更是自然造物的风景!这也是如今纱帽山一大特色。

此块奇石,像仰天而望的神鸟

神泉、神鸟马营的福地

此处怪石,我给他起名叫登天梯

这个大家觉得像什么呢?

我已心有所想

怪石多种多样,无不稀奇,不亚于……

纱帽山半坡视角下的红墩梁

纱帽山半坡视角下的马营城

纱帽山半坡视角下的马营城

纱帽山半坡视角下的马营城

半坡视角下的纱帽山顶,像不像乌纱帽顶呢?

石路漫延半山

石脊

山底下的巨石和石碑材质似乎一样

这里似乎是曾经石匠遗留下的石块,未被凿刻

这里凿走一块,留下的岁月裂痕

纱帽山如同蹲坐的猩猩神一样面视东方,守护着马营古往经来,你是马营的使者!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我更觉得纱帽山有石则灵,有古人雄鸿之字(志)更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营户外爬山,纱帽山处探石碑,碑望马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