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47年有虫不成灾,昆嵛山林场怎么做到
TUhjnbcbe - 2023/7/2 22:07:00
北京医治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595950.html

海上仙山属蓬莱,蓬莱之祖是昆嵛。有着“江北小九寨”美誉的昆嵛山林场创造了一段47年有虫不成灾的神话。昆嵛山林场缘何“有虫不成灾”,6月11日,昆嵛山林场林业科科长、高级林业工程师杨晓燕接受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专访。

把纯林变成混交林

树种结构更加合理

5月底,在一片山水间,杨晓燕讲起了这片山林过去的故事。她说,在建场初期,昆嵛山林场采用的是传统经营方式,生产木材,引种造林,以林养林。50年代开始,林场相继遭遇了大规模的松毛虫和松干蚧危害,采取了药杀、间伐、隔离、甚至飞机撒药等多种措施,累计耗资万元,防治公顷次。

“虽然压缩了虫口密度,但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天敌、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物链,森林生态严重退化,赤松仍然大面积死亡。”历史的教训深深印在这位高级林业工程师的脑海中。所以,场里决定,大面积植树造林。

昆嵛山林场的奇石、秀水、碧林。

在昆嵛山林场,鱼翔浅底,随处可见。这个林场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博物馆和珍贵物种基因库。

昆嵛山林场植树造林上个世纪50年底,当时是少量的引种、试种。根据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度、不同土壤条件,逐夼、逐片合理搭配林木种类。具体来讲,就是采用乔灌混交、乔乔混交、针阔混交、针针混交、阔阔混交等多种方式,将原来80%的赤松纯林变成混交林,累计造林3.8万公顷。

“当时引种了多个树种。也不知道哪个树种适合。到了年底,经过10年的摸索,我们知道了到底哪种树种适合我们,结合病虫害的防治呢,确定了10余种适合昆嵛山生长的树种。”杨晓燕回忆说。

进入70年代,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林场人探索对赤松次生林进行改造。为保护这一成果,年,林场开始实行长年封山育林,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严格保护,昆嵛山由原来的赤松纯林变成以赤松为主,以黑松、落叶松、华山松和阔叶树种为辅的不同形式混交林,林相更加整齐、树种结构更为合理。

杨晓燕说:“以前是赤松纯林,通过这次大面积造林,我们把纯林变成了混交林。这样一来,生态系统就更加稳定。此举实现了自然生态控制害虫的效果,再也没有使用过药物防治有害生物。”

7万余亩山林达到生态平衡

“我虽然存在,但我不成灾”

“简言之,我们昆嵛山林场达到了一种生态平衡。在我们这个生态系统中,对每一种害虫,我们都有多种天敌制约它。”在杨晓燕看来,该林场食物链、食物网的稳定性是重要原因。“有虫不成灾”的背后,是一段从自然中汲取经验,积攒宝贵绿色家底的奋斗故事。

由于实行大规模整地造林和严格的封山保护,时至今日,林场共有林地面积达到.99公顷,全部为国家公益林,资源存量持续上升,积攒下了殷实的绿色家底。

如今,昆嵛山成为同纬度植物种类最丰富的一个地区。种野生动植物在此生存,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动植物56种、模式动植物12种,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物种基因库。记者从昆嵛山林场获悉,这个林场自年以来就不打农药了,依靠养鸟、搞混交林来维持生态平衡。

“每种生物,都有它生存的权利。有一种虫,在一般人看来,也许它是害虫,但在昆嵛山整个生态系统中,它却是一个物种。一个地区,它的生物种类越多,它的食物网的结构就会越稳定,它的生态平衡就越好。我虽然存在,但我不成灾。”这位植物学专业的高级林业工程师这样解释“有虫不成灾”。

今天,种野生动植物在昆嵛山林场生存。

昆嵛山林场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形成的潜在价值难以估量。

目前,昆嵛山林场成立了有害生物天敌繁育中心,专门用来研究和繁育天敌。

护林不忘科研

重培乡土树种

在科研上,这家林场跟很多高校联系。目前,该林场已经出版了《昆嵛山苔藓志》《昆嵛山木本植物志》。时下,昆嵛山林场正在进行《昆嵛山草本植物志》《昆嵛山菌物志》的调查研究和出版工作。

昆嵛山的乡土树种是非常多的,这个林场自年开始就着手研究昆嵛山本土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现在,该林场职工已经熟练掌握了玉玲花、四照花、红果山胡椒、三桠乌药、金银木、赤松等近20种本地乡土树种的人工培育。为日后森林繁育等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技术支撑。

对于昆嵛山珍贵植物,该林场还采取了制作标本的方式,制作了大量的腊叶标本、塑封标本。目前,这些标本全部珍藏于森林文化博物馆,供游客参观游览,让大家更近距离地参观昆嵛山。

今天的昆嵛山,更像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博物馆。“我们的山上有野大豆、*檗、野核桃等野生种质资源,现在,我们这的活立木总蓄积达到了32.8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也超过了98%。”聊起山上的植物,杨晓燕倍感自豪。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刘真真通讯员苏彬

本文来源:山东热搜

1
查看完整版本: 47年有虫不成灾,昆嵛山林场怎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