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读书会第期特邀著名作家、艺术学博士计文君举行“《红楼梦》是如何成为《红楼梦》的——计文君《曹雪芹的遗产》《曹雪芹的疆域》线上新书分享会”,现场线上分享她对《红楼梦》的阅读及其研究,深度解读《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著作的生成史、传播史,深入分析了《红楼梦》从手抄本到经典名著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本次读书活动近个高端书店读书社群参与,同时在线达余人。现场读者表示,通过计文君专业、精彩而独到的分享,自己对《红楼梦》这部名著有了一个更加深刻而全新的认识,更有热心读者特别记录、绘制了该读书分享会的读书笔记。今日,纯粹特整理推出计文君语音分享会的完整版音频及活动文字版实录,以飨读者。
读者朋友们,晚上好!今晚我给大家分享我的两本书:《曹雪芹的遗产: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以下简称《曹雪芹的遗产》)和《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以下简称《曹雪芹的疆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本书说的是什么,那就是我们今天读书会的主题——“《红楼梦》是如何成为《红楼梦》的”。前一个《红楼梦》很好理解,就是这本书,这样一部小说,写了这样一些故事。而后一个《红楼梦》,则是一个附带着大量的阐释、前理解和价值评价的一个庞大体系。
我们通常提到《红楼梦》这本书的时候,前面都会带上一个闪闪发光的、长长的定语,七个字以上。《红楼梦》已经不再是一部简单的小说了,也不再是一个我们可以随便进入的一个街边小店,它成了宫殿,它成了庙宇、殿堂,这让人生出敬畏之心,同时也很容易望而却步。《曹雪芹的遗产》和《曹雪芹的疆域》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红楼梦》是如何从一个在小圈子里流传的、简单朴素的抄本,因为它自身的魅力让人喜爱,得到珍藏,最后慢慢变成了我们的国民故事,变成了中国文学的正典,拥有了今天这么高的文化位阶。《曹雪芹的遗产》是一个写小说的人对一位伟大的前辈、同行将心比心的一份理解。而《曹雪芹的疆域》是《红楼梦》这本书在两三百年来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场域中,与各种文化力量角逐,最终获得生存直至走向王座的一个历程的梳理。
《红楼梦》是世界的镜像,世界是曹雪芹的方法
我们先来谈第一本书《曹雪芹的遗产》。曹雪芹留给我们的遗产当然就是《红楼梦》这部书了,这是一部小说。我从来在谈论《红楼梦》的时候,永远在强调它的本质属性,但它真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作为一个也写小说的人,面对这样一个文本的时候总是会发出慨叹,这真的是一个像魔法一样的记忆。作为一个后辈学徒,对自己伟大的前辈同行总是会这样的感慨:“手艺实在是太好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曹雪芹的遗产: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作者:计文君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
对于中国后来的叙事者来说,有一个说法,《红楼梦》是中国后世小说家的“圣经”,很多小说家都留下过对这部小说的解读文字。有的是从文本探索,有的则是对它技法的理解,有的是对它理解这个世界的方法和表达这个世界方法的一些细致的描述,将心比心的一些揣测。其实在《红楼梦》的一个附带文本,在脂批中间对它的手艺有过非常繁复且精妙的一些描述,有如武功秘籍一般眼花缭乱的那些命名,我现在想起来那段脂批很有意思,它是这样说的——说这部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现,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
这些手法本身想起来就让人心向往之。刘心武先生在他自己解读《红楼梦》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就说虽然苔藓开花非常非常小,牡丹就是“花开时节动京城”。像国花牡丹这样的花王开花和苔藓这样微小的米粒一样的花,它开花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开花的那个心愿,希望把自己的生命能量在这样的一个叙事的方式里,在小说里绽放到极致的这个愿望是一样的,方式是一样的。它和这个世界互相呼应,作家表达自己的那个意愿是一样的,我们把它称之为原理吧,但这个原理不是科学原理。《红楼梦》可能在这个方面确实做到了极致。我最初进入《红楼梦》的时候,很小了,少年时代,就是凭着本能的生命感觉进入到这样的一个文本里,我当时就没有想到这个世界,这个虚幻的世界能给你带来那种真切感。你就相信在某个历史时空里,有那样的一群人,就是按照这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的。
《红楼梦》这本书有很多“迷”。不是所有的书都能产生“迷”的,这个所谓的“迷”我们今天称之为“红迷”。“红迷”的人群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我相信可能今天有很多听众朋友们中间也有大量的“红迷”。之所以“迷”,就是它制造了一个“境”,让你沉醉于其中。其实不是所有的小说都能够抵达这样一个境界的,可能有的小说让你读完之后会有认知上的提升,但《红楼梦》给出的不只是认知,它给出了一个世界。我在这里举一个小小的例子,让我们来探索一下《红楼梦》构建出来的这个真实的世界有多么真切,有多么复杂。它像我们经历的真实生命事件一样,可以经得起你反复琢磨。我们在人生中间经历事件的时候可以让我们获得成长,我们在《红楼梦》中间经历事件的时候,这些事件也经得起回味和认知。这个事情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我们从这个小故事进入,去体味一下红楼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红楼梦》里最热闹的一场戏,就是凤姐过生日。凤姐过生日的时候,贾琏偷情,同时被凤姐抓包现场。凤姐“泼醋”,两口子不好直接打架,都拿平儿使性子,平儿特别委屈就哭了,抓着剪子要寻死,结果就被众人拉入了大观园中,大家都来劝她。宝钗有一段劝平儿的话是非常有意思的。宝钗对平儿说:“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她多吃了一口酒,她可不拿你出气,难道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她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是假的了?”平儿听了这话,加上贾母派琥珀来传言安慰,自觉脸上有了光辉。贾母说,平儿这孩子平时挺好的,怎么有这样的心思。后来旁边的人赶快解释说,不是,是两口子不好直接对打,都拿平儿撒气,人家才委屈得跟什么似的。立刻贾母也就明白了,就派琥珀来传话,安慰平儿说,明天我让她给你去陪不是,今天是你主子的好日子,不可以胡闹。这样一件事情,整个梳理下来全是家常里短。但是我们今天回看这段故事的时候,这所谓的“一击两响”,不只是两响,甚至数响。这段话写了平儿的委屈,写了宝钗,正写宝钗。我们都知道宝钗是一个极通人情世故的,真是人情练达,而且见地极高,这段话是宝钗的一个正经注脚。她劝平儿的第一句话,头一句就是提旧情,强调凤姐素日待平儿是依为心腹的,平儿就是凤姐的一把总钥匙。第二层,指出“今儿”情形的特殊性,凤姐过生日,凤姐有了气,这个气还不是一般的气,又有了酒,当时喝得确实有了一些酒意,带着一些醉的。她撒气也只能拿自己人撒气,而平儿就是这个自己人。第三层,指出凤姐“撒气”其实是对平儿的信任和器重,虽然凤姐有了酒,但她并没有真醉糊涂,行事还是有分寸的,闹也闹在了界限之内。若打的不是平儿而是别人,或者说直接和贾琏发生了冲突,凤姐就真地出格了,这一闹也会成为笑柄。还有第四层,平儿挨打,是关键时刻为主子付出和做牺牲,不应该委屈,应该坦然对待,平素忠心耿耿、勤谨尽责,关键时刻更要禁得起考验。所以你看这一层一层写下来,写透了宝钗的胸中丘壑。当然了,这无疑是专制体制下,就是所谓“奴才”文化氛围中相当成熟的“*治智慧”。但是他也写透了人类社会中的基础人际相处的,我不能说这样的文化基因也好,或者说残存的一些文化的质地也好,彻底从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消失了。
87版《红楼梦》剧照
曹雪芹写了宝钗,同时也写了凤姐。凤姐这个“醋”泼得也有分寸技巧,不是那种寻常的悍妇,没有章法,没有脑子,就是胡闹、傻闹、疯闹。不是一般地打小三,她并没去打小三,她打的是自己的心腹,同时还写了平儿。平儿在荣国府里几乎被看作是凤姐的代言人,小厮们有了错怕二奶奶,但是求一求平姑娘就没事了。我们还知道比如说尤二姐去世的时候,贾琏没有钱给尤二姐办后世,平儿敢偷出二百两银子来给贾琏。所以平儿和凤姐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但是因为凤姐这次当众给了平儿“没脸”,这种强烈的震撼和危机感让平儿方寸大乱。宝钗就是理解到了这一层,才非常透彻地从“没脸”中间剖析出来了“有脸”,加上贾母的慰问,平儿就因祸得福地自觉脸上有了光辉,接下去就是怡红院在宝玉呵护下理妆,重新洗去泪痕,再上妆容,用了怡红院宝二爷淘制的胭脂膏子、茉莉香粉。
所以这回的回目中有一个叫做“喜出望外”。“喜出望外”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四十四回的这一则让我们可以看到只用了百余字,曹雪芹写透几个人物,写透了几层的生活质地。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对于小说家来讲确实学问和文章真的是从人情世事来说的。
李敬泽先生关于《红楼梦》有个判断,说这是中国人的人情教科书。好像不管是家国大事还是家长里短,不管是单位里的小斗争,还是关乎家国天下的*国大事、外交事件,都可以从《红楼梦》里借个一招半式。这个说法我觉得见地深刻,而且非常有趣。所以说《红楼梦》的文本是特别经得起解释的,难怪它遭遇了特别多的阐释,也就是所谓的“过度阐释”。王蒙先生对于《红楼梦》有一个更有趣的说法,他说《红楼梦》这个文本有点像说相声里面的那个“卖布头”,说是“经洗又经晒,经蹬又经踹”,是怎么折腾都没事,特别经得起折腾,而且它不仅经得起折腾,它还逗引着你去来阐释它。越阐释越深刻,你就会越会发觉《红楼梦》的好。其实《红楼梦》一般是少年时入红楼,就会很着迷,迷那个花柳繁华,富贵温柔。但是越到后来你会觉得你看到了另一侧,看到了后面的东西,你觉得那个好是不可言喻的好,是人到中年之后才能觉出来的那样的一个好。虽然《红楼梦》表现的是这种琐屑小事,不是我们现在很多的所谓的史诗。现当代小说中有很多的都是描写那种历史中的大事,民族的秘史,《红楼梦》文本中间呈现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大事,但是这些小事本身有的时候就是大事。我们读过无数对《红楼梦》进行这种“大问题”式解读的文章,汗牛充栋,个性解放,人的觉醒,婚姻自由,反抗专制,阶级斗争。但是《红楼梦》甚至是比这些发现的大事里头还更深的一层大事,那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