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订阅号年第期总第期
“五月芳菲,灼灼其华”,一年一度的“美术学院的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如期而至。
本次展包含美术教育系,绘画系,设计系,雕塑系四个专业的件作品,涵盖油画、中国画、水彩、水粉、版画、书法、布面丙烯、cg原画、设计、雕塑、装置、综合材料等十余种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既有对艺术新观念的探索,也有着对传统语言的研磨,每一件作品都是青春的生命独白,饱含了蓬勃的激情,旺盛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无不反映着莘莘学子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反思。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陈刚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抵触》
作者:毛楚涵
作品分类:雕塑
指导老师:何雷、金振飞
创作思路来源于年普利第获奖摄影作品“吸*男子被曝光于镜头之下”。
这幅摄影背景是菲律宾*府配合警方强力打击*贩和吸*者事件,菲律宾警方可以随意枪杀他们所认为的涉*嫌疑人。虽然该项*策已使十几万的涉*嫌犯自首,却也使多名涉*嫌犯惨死街头,而媒体可以随意拍照。
三具干瘦僵硬的黑色毛怪,像被泼上了石油,坠落在垃圾堆里的将死之鸟。肢体与躯干似乎在不停的蜷缩成团,遮掩自己,像在聚光灯下被曝光的,做了暗昧之事的污秽之物。
通过塑造,它们捂着脸把身体蜷曲成小小的一团,有了急于掩饰自身的肢体语言。作者视之为抵触,作为社会边缘的底层游离者对上位阶级的抵触,作为个体面向群体被迫展示生活状况的抵触。而这种抵触,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任何作用。
作者为作品加上代表病弱的鸟头,寓意枯萎的黑色,干瘦拉长的肢体,黏着于身体上病态的羽毛,在怪异的疏离感中营造出氛围:无声,无力,无可奈何。
生而为人,似乎从来便无公平可言,那些出生在社会底层的人,没有机会去接触先进的教育,只能犹如深海之鱼沉浮于黑暗的水底,从压抑的环境下诞生出一群破驴之伍,而他们永远没有发言权。这不禁让小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是何其幸运。我们的生活有诗和远方,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梦想,有目标,前途光明。那些光照不到的地方,我们唯有给予烛火,愿能点亮点点微光。
点微光。
《化》
作者:刘彬旸
作品分类:油画
指导老师:马遥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化而载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天下不拔者当是善于化者,似水无形,有容乃大,正如达尔文所言,物竞天择。狂烈冬日里踏雪的麝牛,便是适环境而化的达者。
麝牛生活在极端荒凉的苔原地区,寒冬时通常用蹄刨雪取食苔藓类植物。它耐饥渴,而且身上的绒毛又厚又密,足以抗御任何严冬,是一种性情极为坚韧的动物。
麝牛又叫麝香牛,外形上像牛,但它的尾短,耳朵小,四肢也短。牛的角是从头顶侧面长出,但麝牛和羊类一样,是从头顶上长出。麝牛学名的意思就是“羊牛”。
一眼望去,七分麝牛,三分背景,就是这幅画的全部了。才发现,麝牛与背景,与周遭的大自然如此相似。它面向自然,也融于自然。
人们常说,自己在大自然面前能有多么渺小,渺小到自然的辽阔只会将你包于其中,而这幅作品中的麝牛则不同。它支撑起这若大的自然,仿佛冰天雪地都依它而存;它化为冬日里的一块硬石,仿佛风吹草动都随它掌控。
小编想,被世界改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停滞不前,最终被世界抛弃。化而为羽,逆风而行,终会到达你心之所向,梦之彼岸。
《霉》
作者:毛可聿
作品分类:字体设计
指导老师:张汉平
创作思路
来源于生活中的霉菌。
自然产物与人类劳作的相互联系、影响构成了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的世界。人和人的意识是自然发展的最高产物,尤其霉菌这类自然产物,它被无限扩大了自身的本质魅力。
霉作为中间介质,被人们用于生产出的各色产物产品,无不在饮食、医疗、工业等领域作出巨大贡献。
作者将其巧妙地应用到实验字体设计,取霉菌的益处产物英文开头字母,整理出了A-Z(26类)相对应设计对象。每一类设计都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有着不同的“性格”,色彩上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岁在戊戌孟夏,时值春稼小满。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同学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同田野中即将丰收的小麦,雕塑系的同学们辛勤耕耘四年后,终于迎来激动人心的收割日子。毕业创作是成熟的果实,是雕塑专业毕业生的最大收获,是其艺术自立和人生未来发展的里程碑,意义重大且深远。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林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九日
《倚梦系列》
作者:张威
《magicstone》
作者:于浩
《?系列》
作者:曾小凡
《踏马长歌》
作者:陈正辉
《棕熊》
作者:邓进
《非牛》
作者:冯康
《我愿陪在你身旁》
作者:刘李康
《Iampact》
作者:曲博文
《灵》
作者:薛凝
《立锥之地》
作者:李晓烨
《“陌”生“距离”》
作者:王祥坤
《62根木头》
作者:田东鹏
《马头》
作者:蓝一淳
《天人五衰》
作者:苏达
《南泉斩猫》
作者:舒达
《白日梦》
作者:朱玉叶
《水系》
作者:韩莫凡
《矛盾体》
作者:牟秀英
这场美轮美奂的文化艺术盛宴得以呈现
西大的艺术创作之路熠熠生辉
·青春缙云网络文化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
*维
执行编辑
张雨婷
内容来源
青檬美育网络文化工作坊
版式设计
孙怡
文案校对
胡晓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