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生物多样性系列之《自然保护区》解说词
该片是《让生命永存》系列之第七集
于中宁,
斯瓦米唐纳研究基金会会长斯瓦米唐纳: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重要的是“就地保护”,通过建立国家公园、建立保护区来保护生物生活的环境。”
一、生态系统与保护区
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做法古已有之。
在中国,皇帝通过封禅和颁布诏令使一些名山大川得到*府的严格保护。
在国外,许多国家也把一些重要的生态环境列入皇家禁苑,实施保护。
但是,真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逐步设立起来的。
在人与自然的长期交往中,人类学会了用系统思想看待和对待自然界: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马克平:
“任何一个物种它在自然界是不能够单独、长期的存在下去的。这个物种只有和它相关的一些生物发生着各种不同强度的联系,形成一个我们叫做生物群落。”
九寨沟的奇景“九子同心石”就是一个小小的群落。
(因为网络上找不到九子同心石照片,此图为影片视频截屏,不清晰)
九寨沟自然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善云:
“九子同心石,就是在一个像心一样的石头上,长了树种不同的九棵树。”
首先先锋物种苔藓爬上岩石,苔藓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储藏水分,另一个是把石头表面分解成土壤。有了土壤,有了水分,就给其它的植物创造了生存条件,鸟类和野兽把各种各样植物种子带来,在岩石上生根、成长,就形成了“九子同心石”的景观。
九寨沟的另一美景“腐木更新”也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群落。
许多不同的生物群落又与它们所依存的地理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整体,这就是生态系统。
九寨沟自然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善云:
“这是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高大的乔木为喜欢阴湿的灌木创造了生长条件,在乔木下形成灌木层。乔木和灌木又给喜阴湿的下层植物草本创造了条件,形成草本层。草本层的下面是爬满地面的苔藓层,苔藓下面的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成营养,供应上面的苔藓层、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
雨季时,在森林里又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季节性层片,就是各种菌类。
九寨沟有6万多顷森林和多种植物,它们为鸟兽提供了食物和良好的栖息条件。
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涵养了大量水分。
水是九寨沟的灵*,九寨沟四大瀑布里最壮观、最雄伟的是“珍珠滩瀑布”,它是钙化堆积而成的。
森林里的树枝落叶落在水里,改变了水的流速,水里的酸碱度和方解石饱和度大大增加,碳酸盐在树枝和落叶的上面积累起来形成钙化。钙化层层堆高,就形成了肺叶状和裙状的钙化瀑布。
九寨沟自然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善云:
“因为有这么多植物,因为有这么多森林,所以说九寨沟成了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
九寨沟的各种动物、植物、生物群落、森林系统和水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由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自然界中,只有生态系统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单位。
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总干事大卫·麦克道威尔:
“你不可能孤立地保护某种植物或动物,你不可能让它们脱离开生态系统和生存的环境而保护它们。”
人类终于认识到保护多样性生物,必须以生态系统为基本单位实施保护。
为了能完整保护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人类创造了自然保护区,用法律形式保证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不被改变和破坏。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就是按照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建立的。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刘永范:
“我们国家第一个保护区是一九五六年在广东的鼎湖山建立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的保护区已经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类型到类型比较齐全,现在我们个保护区里面,森林生态系统的已经是有个,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的有20个,荒漠生态系统的有7个,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我们现在有61个,野生动物类型的有个,野生植物类型的有77个,地质遗迹类型的有51个,古生物遗迹的有7个,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的有26个。现在我们叫三大类,九个系统,应该说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
(鼎湖山保护区)
(神农架森林保护区)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荒漠生态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广西花坪原始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北昌黎*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现在我们还有十四个保护区已经列入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还有六个自然保护区列入到国际湿地重要名录。
年有关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就连续颁布了两部大法,一个是森林法,一个是环境保护法,到年,经过国务院批准,颁发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通过这两个具体的条例和两部大法,使我们的自然保护区事业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走向了法制的轨道。”
二、体制与体系
最早以现代法律形式确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年在美国建立的*石国家公园。
美国自然保护区最大的特点是体制和体系比较健全。
(美国*石国家公园)
大沼泽国家公园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南部,是美国第三大国家公园,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湿地保护区。这样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曾与佛罗里达州的农业经济发展产生过深刻的矛盾。
(美国大沼泽国家公园)
含有丰富腐植质的土壤是大沼泽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基础:
大沼泽国家公园助理负责人吉姆·布朗:
“它是一个吸水的有机体,在湿季,植物和动物可以把卵产在那里,这样等到了旱季,这些卵还能存活,一直到下个雨水充足的季节。它是很有弹性的物质,若没有这种土壤,昆虫、鱼、植物是不可能存活的。”
而适当的水量和优良的水质则是整个公园的生命线。
在一段时间里,大沼泽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大沼泽国家公园助理负责人吉姆·布朗:
“整个公园的水系从佛州中部开始,穿过艾克畴比湖和一大片种植甘蔗、水稻和荆条的农业区,这是需要化肥和杀虫剂的典型的农业区。高含量的氮和磷,会使某种本地植物迅速生长,违背客观规律的成为公园内部的主宰植物。当一种植物战胜另一种植物成为主宰植物时,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们也会改变它们的多样性,这就是我们在公园内部遇到的生态系统中的问题。
对公园水源有控制权的人和机构,他们以前的使命是饮用水的供应和防洪,仅此而已,没有任何有关环境的授权。我们曾经不得不把这些忧虑带到法庭,最终我们进行了庭外调解,《大沼泽法案》也应运而生了。法案中明确规定了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向大沼泽国家公园提供的供水量及其水质。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在,合作关系已经在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其他控水机构之间建立起来了,后者也介入了公园的环境管理,而他们正是影响公园状况的关键。”
大沼泽国家公园由美国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管理。在美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各种资源属联邦*府财产,经费由联邦预算拨付,人员由*府任命。这种体制的最大好处是产权明晰、管理规范。正是由于这种体制特点,使大沼泽国家公园在与地方利益发生矛盾时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因为它代表着国家利益。
在美国,由于工作目标不完全相同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自然保护系统。一种是国家野生生物保护地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
美国内*部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局官员玛舍·琼:
“在野生生物保护地,野生动物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在这里它们是第一位的。”
皮特芒特野生生物保护地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中部小丘陵地带。这是一处长期过度农业开发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遭废弃的地区,后经联邦*府40多年的人工恢复,终于树茂草丰,动物成群,成为著名的野生生物保护地。
(皮特芒特野生生物保护地)
皮特芒特野生生物保护地助理负责人卡洛琳·罗杰斯:
“当松树长到了20岁,就要砍掉一些树木,以减轻留下的树木间对阳光和水份的竞争。
在冬季特定时间、特定的区域里,我们会烧掉一部分森林。因为燃烧同样有利于树木,它把养份保留在土壤中就使树木长得更快,并减缓了树木之间的竞争。
我们这里允许狩猎,而且狩猎也是一种管理手段,我们这个保护区里有许多麋鹿,它们的数量越多吃的越多,最终可能会毁掉它们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通过狩猎来减少鹿的数量,使它们的数量得以控制。”
红冠啄木鸟是一种濒危动物,工作人员正在精心为它们准备巢穴:
皮特芒特野生生物保护地助理负责人卡洛琳·罗杰斯:
“这种鸟要求是古老的森林,80到年的古老森林。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它们的栖息地中安一些人工巢穴。很多时候,那些较弱的鸟,刚刚离开父母,正在寻找一个地方建立自己的家,它们会发现这些人工鸟巢,并最终接受它们。”
(红冠啄木鸟)
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保护地的管理措施有所不同。根据法律,国家公园负有双重责任:一方面,他们要保证生态环境不被扰乱;另一方面,他们还要保证人人都能前来游赏。
大沼泽国家公园助理负责人吉姆·布朗:
“公园是分成几个区进行管理的,其中之一被称为“核心区”,核心区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大沼泽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共占地万亩,公园总面积为万亩。其余的部分为游客们使用的地区。
公园24小时开放,所以你可以在夜晚进入公园。我们允许钓鱼,但不允许狩猎。这儿还有其它的娱乐活动,例如:划独木舟、远足、蹬自行车。在公园内部我们还设有一些服务设施,例如:书店、游客中心,我们还有宾馆、大停车场、在海湾有大型游船、独木舟出租等等服务。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环境,其次就是让游客们拥有高质量的经历。”
(大沼泽国家公园游客玩皮划艇)
三、保护与发展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也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保护区最主要的问题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刘永范:
“保护区里面有居民,分布着居民,这是我们国情所决定的,这也给我们从事保护工作的人带来一些新的课题。”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考察了中国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认为在处理当地居民和保护区关系方面,九寨沟为全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章小平(藏族):
“保护区的居民是保护区的主人,而不是保护区的包袱。他们对保护区有深厚的感情。
建立保护区要给老百姓来说,景区的居民来说,要带来实际的利益。不再让他们去大面积的开垦,种地种田,也不再允许他们去狩猎、砍柴,很多方面都要使他们发生一些大的变化。我们重点是引导、教育他们,采取一些转产分流的办法。”
当地藏民:
“我叫泽旺民美,我以前是扎如寨的农民,现在九寨沟管理局把我们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九寨沟专职消防队,专职消防队的主要工作是打火为主,不过现在呢我们还实行的是巡山制度,保护九寨沟。”
(九寨沟专职消防队)
当地藏民:
“我叫德尕,是九寨沟则查洼村村民,这是我的家庭旅馆,是九寨沟管理局统一安排住宿。”
(九寨沟景区藏族风格的家庭旅馆)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章小平(藏族):
“家庭式旅馆这一块,我们也给它严格的控制。每一户的家庭旅馆的床位不能超过45个,总床位都是严格控制在床位以内。
现在保护区的户居民都用上了液化气的灶,保护区从去年以后就再没有砍一根烧火柴了。
他们的收入、分配、包括服务的标准,很多方面我们都把它统一起来。这一点在我们这个保护区来说,就是保证了旅游区的正常的旅游次序。
现在的整个从建立保护区当初的亩土地,现在真正的耕种的土地不到亩了,大面积地已经实现了退耕,78年的时候人平纯收入只有多块钱,现在在1万元以上。”
如何处理保护与旅游的关系是保护区的另一个重大课题。
在九寨沟,每年有大量游人涌入,不但汽车尾气污染了美景,而且交通堵塞,秩序混乱。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章小平:
“99年的3月26号开始九寨沟实行绿色旅游观光车,也就是在保护区就实现那种公共汽车,这种公共汽车基本上是无污染的能源,使用的就是液化气和天然气做能源。这是九寨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让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使九寨沟旅游的交通次序井然,让更多的游客在九寨沟有充足的时间游览九寨沟的每一个美丽的景点。”
(九寨沟景区载客的新能源旅游车)
设立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自然保护基本措施,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90年代以来中国*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正在进入新阶段: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刘永范:
“98年年底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纲要》,对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近期,也就是到年,明确提出了要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环境,而且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要达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八;中期目标,就是到年,保护区的面积要达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二。这些任务、这些要求和这些目标,对我们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人来讲,既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压力,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21世纪将是人类与自然走向和谐的新世纪,也必然是自然保护区大发展的新纪元。
(注:此系列专题片是年完成,在此文使用的图片是网络图片,非影片或作者本人拍摄。作者有空闲时间后,将会把该片视频登出)
来源:于导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