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几乎到处生长着植物,种类繁多,形体各异。据统计,地球上大约有40多万种植物,这许许多多的植物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这个绚丽多彩、繁花似锦的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作为食物链的底层,我们人类包括其他动物或多或少以植物为食,有了植物才有生态系统的平衡,那么到底植物是怎么来的,比动物出现的更早吗?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一下地球上植物演化的简要历史。
40亿年前,地球海洋里诞生了最早的生命形式,古细菌,后来有了支原体衣原体等生命,大约30多亿年前,地球上已出现了藻类,包括蓝藻。它们结构极其简单,并且都生活在当时的海洋里。目前发现的早期生命形态是些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在海洋里生活了很久很久,直到泥盆纪有一天,苔藓率先爬上了陆地,藻类看到苔藓在岸边过得相当滋润,繁殖了一片有一片,藻类就排除万难扎根陆地,积极的改造自身结构,这就形成了蕨类。
蕨类植物生活在温暖潮湿的陆地上,简直是得天独厚的美妙环境。因为这时候陆地上动物很少,没有动物作为天敌,蕨类肆无忌惮的繁衍生息,几乎密布了全球大地。但到了石炭纪末期(距今约2.5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造山运动,地壳有了很大的变动,陆地上出现了大片的荒漠,在很多地区,原来的湿暖而潮湿的气候转为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植物界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改观。
这时候,由裸厥类演化而来适应干旱环境的裸子植物(松柏和苏铁类)逐渐代替了沼泽生的蕨类植物。而到了中生代晚期(距今约万年),地球又发生大的变动,大陆分离漂移,引起海陆格局、古气候变化,盛极一时的恐龙灭绝了,随之而起的是显花植物(被子植物)的大量出现,哺乳动物也随着被子植物兴盛而崛起。
我们现在地球上的大多数植物种类都是被子植物,但裸子植物也有一席之地,比如我们作为行道树的银杏、松柏类、公园里的苏铁、杉类等等,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物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的一份子。被子植物因有显著而美丽的花朵又称显花植物,是植物发展史上最晚出现的一类高等植物,也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泛的种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兴起被认为是植物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在长期演化与发展中,被子植物获得了较蕨类及裸子植物更好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被子植物形态与生态类型变化万千,有髙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等。科学家通常认为,哺乳动物随着被子植物的兴起而繁荣昌盛起来,哺乳动物发展到高级阶段,特别是大脑最发达的灵长类进化到最高阶段,以致出现了人类.人类与被子植物的繁盛不是彼长此消,而是互生互动的关系。今天被子植物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人们吃的大米、小麦和水果,穿衣所需的棉花,医疗所需的药品,特别是中草药,美化生活的鲜花及建筑所需的一些木材等,绝大多数是被子植物。
此外,早期的被子植物化石对研究地层对比,找寻石油、煤等沉积矿产资源、恢复1亿多年前的古地理及古气候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为被子植物与人类生活如此密切,所以它的起源及早期演化才被古植物学家如此重视,有关被子植物起源及早期演化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植物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