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然教育上不了树,下不了河肢体大协 [复制链接]

1#

触觉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并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触觉萎缩是指儿童成长过程中触觉信息通道发展不足,从而产生的触觉使用性降低的现象。触觉萎缩也是大自然缺失症的一种典型表现。

文字编辑

TG

文字来源

《大自然教育学基础理论》

「肢体大协调不良」

肢体大协调不良对儿童的影响

我们的肢体是由我们的思维所控制的,当我们在走路的时候遇到坎、坑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相应地发出调整信号,指挥我们的肢体做什么样的动作可以让我们不受伤害或者是受伤的程度小一些。如果这一过程可以顺利完成,就说明肢体协调性较好。

但这个过程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视听触三方面的协调配合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和磨合。假设一个孩子第一次遇到坑,他的大脑应对这个突发刺激,要寻求身体平衡(不要摔倒),指挥大脑中一些平常不会触发的神经元通路就被激活了,于是肢体做出和平常走路不同的姿势,以保持平衡。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小孩子走路时踩入一些小坑,眼看就要摔倒,但是又站稳了,就是这个过程的体现。

在这个“突发刺激—大脑激活—肢体反应”的过程中,肢体的协调能力最终建立起来。当达成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肢体的运动过程被自动化,即运动时的肢体动作,不再需要有意的参与。这就好比在我们平常走路的时候,其实并不时刻注意着“脚需向上抬起10厘米左右”。因为日常的肢体协调过程被自动化了。只有当意外出现的时候,我们才会注意,例如被路上的石头绊着脚等。我们会发现,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在进行山地穿越的时候,经常出现被绊脚的情况。这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于走路时脚向上抬“10厘米”,这在城市中适宜,但在山地等不平坦的路上就不适宜了。

肢体大协调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肢体协调性主要体现在运动的过程中。肢体的协调配合度怎样?是否能够高效地完成相关运动任务?如果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这可能与孩子未来的体育成绩有关。

肢体协调不良不仅仅是肢体功能特性的协调不良,还是内部信息通道是否通畅和元思维是否能高效配合的一种体现。大脑与运动领域专家,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约翰·瑞迪所著的《运动改造大脑》一书揭示了身、心与大脑的紧密联系。肢体的运动不仅仅是在锻炼肌肉力量,也是在锻炼大脑。研究证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可能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其实适当的运动对记忆力、注意力和课堂行为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图片来源:CAN儿童与自然长治指导中心

「肢体大协调不良的原因分析及解决之道」

造成肢体大协调不良可能出现的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在其成长中缺少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感觉通道的信息丰富度不够。

(2)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环境过于单调,如道路过于平坦。

(3)保护过度,家人过于怕“磕着”“摔着”孩子。

(4)缺乏在户外进行运动的机会。

(5)很少参与登山、远足等户外活动。

我们会发现,很多城市中都建有一些健身设施,其中有一些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孩子的肢体大协调能力,比如滑梯、独木桥、平衡盘等。但我们的孩子仅仅有这样的设施就够了吗?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我们的神经反应来决定的。从孩子生下来开始,他所做的很多动作,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建立一些神经的反射。简单到端起一杯水的手势,复杂到一套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都是孩子的神经反应在指导着他的行为,由此形成了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

孩子的协调能力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就好比孩子从小遇见的楼梯台阶都是20厘米高的,那孩子肢体协调性所对应的就是这个尺寸。当这个孩子到一个陌生环境里,有些是20厘米高的,有些是30厘米高的,这个孩子在上下楼梯的时候,绊倒和磕碰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之前对孩子做的这个20厘米楼梯的协调训练有用吗?当然有用,但是这个用处有局限,这种有局限的协调能力叫“机械大协调”。在生活中通过各种类型的器材进行的协调训练,都属于这个范畴。

滑梯、平衡木等器材给孩子提供的都是机械大协调的训练,这些对孩子有一定的帮助,但帮助非常有限。如果我们把孩子仅有的一点户外运动时间都花费在和这些器材打交道上,就有点舍本逐末了。因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遇见什么样的情况,都能自如地应对。这种协调能力是生动大协调,生动大协调的产生需要丰富的、不可预测的环境信息。

当孩子走进大自然中,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如果我们把平衡木和一根倒在地上的大树干相比,就会发现,让孩子在大树上走一走爬一爬,树枝、树皮、苔藓、虫洞……孩子需要不断地调整身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肢体大协调能力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到了野外,就算是一片看起来很平坦的草地,一旦走上去,必定有各种坑洼起伏。如果我们让孩子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在山坡上嬉笑打闹,就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就已经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发展肢体协调性的作用了。在大自然中,孩子的成长比我们想象中更加主动、更加灵、更加有力。

对肢体大协调的预防和修护要为孩子提供丰富而有挑战的环境。其实有些时候让孩子换个姿势也能起到这种作用。例如正反走、学青蛙跳着走、爬着走……

在大自然中改善孩子肢体大协调不良的具体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进行选择。如:

参与攀岩、攀树课程,或者自行攀爬危险度较低的树木、藤蔓。

做户外穿越、远足。

在相对平缓但有一定倾斜度和坑洼度的草坪上做游戏。

障碍赛跑。

练习瑜伽。#教育#

打沙滩排球。

户外骑行。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